意甲转播权 央视_意甲改革电视转播
1.足球俱乐部经济收入来源于哪些方面
2.其他联赛都是用“甲”开头的,为什么英超不是?
3.冠军联赛改制 内容
4.王健林都忍不住吐槽,投资海外足球到底有多烧钱
足球俱乐部经济收入来源于哪些方面
足球俱乐部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会员制会费
2、比赛门票收入
3、电视转播收入
4、球衣上等各种广告、赞助
5、球衣销售及相关纪念品及产品销售
6、世界各地巡回拉练
足球俱乐部的收入主要依靠出售门票、经营广告、转让转播权、足球**、公司赞助、办各种足球刊物、球员转会费、定制球场座椅等。
英国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Sheffield FC)是国际足联和英足总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它诞生于1857年10月24日。1863年,在英国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从此,有组织的、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足球运动开始从英国传遍欧洲,传遍世界。
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足球为蹴鞠团。目前有据可查的中国最早的蹴鞠团体杭州齐云社,比131岁的曼联足球俱乐部早诞生800年。南宋时期,临安(杭州)就成立了“齐云社”,又称“圆社”,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这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也可以说,它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
其他联赛都是用“甲”开头的,为什么英超不是?
这里面首先需要限定一个范围,毕竟在世界范围内叫“XX超”的联赛还是有一些的,所以我们先把讨论范围限定在五大联赛上,也就是:英超、意甲、德甲、西甲和法甲。这里面可以看到符合题设的说法,也就是“其他联赛都是用甲开头的,为什么英超不是”。
其实,英格兰也是有“英甲”联赛的,不过目前只属于第三级别了,上面还有英冠和英超。但后两者都是在近些年才成立的,英超是1992年成立的,而英冠则迟至2004年才成立。在1992年之前,英格兰的最高级别联赛,就是叫“英甲”,一般为区分起见会称作“老英甲”。
所以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为什么其他(顶级)联赛都是用“甲”来命名。
我们知道,甲、乙、丙、丁……这些其实都是中国特有的顺序命名法,最早是天干的命名顺序。国内足球联赛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举办,最早只有一个级别的联赛,随着参赛队数的增多,1956年首次分开了两个级别,也就是甲级和乙级。到1979年,第三级别联赛开始出现,当时称为丙级;1987年开始,三级联赛重新命名为甲A、甲B和乙级。到了1994年职业化改革,甲A和甲B都是职业联赛,而乙级以下是非职业联赛;2004年改为现在的中超、中甲和中乙。
而五大联赛进入国内电视转播,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央视最早引入的是被称为“小世界杯”的意甲联赛,其后德甲、西甲、法甲等也陆续引入;而老英甲在80年代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收看,90年代开始引入了英超和足总杯的转播。这些联赛各自的命名分别为:
英格兰(1992年之前):Division One, Division Two, Division Three, Division Four
意大利:Serie A, Serie B, Serie C, Serie D
西班牙:Primera División, Segunda División, Segunda División B, Tercera División
德国:(1.)Bundesliga, 2.Bundesliga, 3.Liga
法国:Ligue 1, Ligue 2
可以看到,这些联赛的顺序命名基本是1、2、3……(意大利是A、B、C……)这样的形式(备注:西语里的primera, segunda, tercera相当于英语的first, second, third),所以在引进到中国来的时候,很自然地就跟国内当时已经存在的甲、乙、丙联赛形成对应,因此都把这些联赛给翻译成X甲、X乙、X丙。
到1992年,当时的英格兰顶级联赛球队宣布脱离英格兰足球联盟(Football League),另行组建新的顶级联赛,由于要跟既有的Division One区分,最后定名为Premier League,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英超联赛。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各种XX超级联赛,从命名上基本都借鉴了英超的模式,这里比较特别的是中超,在2004年创立时,选择的英文命名为Chinese Super League,而不是英超的Premier League。
一般国家队成绩不怎么样又想就用x超联赛命名,比如……
英格兰的顶级联赛被冠以“超级”之名,是和英超的 历史 密切相关的。虽然在五大联赛中只有英超是以“超”开头,其余都为“X甲”。但在全球范围内,同样存在着很多超级联赛,比我我们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
其实在1992年之前,英格兰足球的顶级联赛为英格兰足球甲级联赛(Football League First Division)。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英格兰的职业足球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与名气,但80年代末的英格兰足球却来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各家俱乐部的 体育 场馆老旧,足球流氓猖獗,老英甲的竞争力已经不如当时的意甲以及西甲。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英格兰的一些传统俱乐部开始慢慢进行商业化的改革,对球队进行投资与推广。而这些俱乐部也从改革中尝到了甜头。
1992年,老英甲的一些俱乐部决定脱离自1888年创立的足球联赛体系,自立门户创立了英格兰超级联赛(English Premier League)。其实Premier这个词和First在意思上并无太大出入,都是表示第一、首位的意思,但我们在翻译时为了将新的联赛和之前的联赛区分,就将其翻译成英超联赛。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中超联赛和英格兰足球类似,同样经历了从中甲到中超的改制。改制后的联赛全称为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Chinese Football Association Super League),用的是“Super”这个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中超联赛才是真真正正的“超级”联赛。
首先说一下,并不是其他联赛都用“甲”开头,而英超不是。在世界足坛,叫超的联赛还是有许多的,例如中超,苏超,葡超,土超,俄超等等。我想题主的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五大联赛中为什么其他四大联赛都是用“甲”开头,而英超不是。
其实英格兰足球联赛中并非没有英甲,只是英甲在英格兰足球联赛上属于第三级别联赛,上面还有英冠,英超,不像德意法西那样,德甲,意甲,西甲,法甲便已经是本国最高级别联赛了。
至于英格兰为什么最高级别联赛是英超而不是英甲,其背景缘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英格兰最高级别联赛还是英甲,但其管理混乱,在比赛中出现了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时间,最著名的便是海瑟尔惨案。而由于其混乱的管理,导致其各级别的联赛俱乐部在财政方面都不堪重负,大批的优质球员流失海外,英格兰足球联赛的形象也因此大受损害,使得英格兰足球陷入了低谷。
为寻求解决方法,走出困境,英足总决定从联赛入手,进行改革。于是,在1991年7月17日,《英超联赛创立协议》正式出台,曼联,利物浦,阿森纳等有关俱乐部在协议上签字,为英超的正式城里奠定了基础。于是在1992年2月20日,英超正式成立,并在92-93赛季开始取代了英甲成为英格兰足球最高级别联赛。
而新成立的英超联赛所不同于之前赢家的在于英超联赛财政上完全从英足总体系中独立出来,具有了独立进行商务开发,赞助谈判的权力,也拥有了转播权。这一改革最重也帮助英格兰足球走出低谷,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商业吸引力的联赛。各俱乐部走出财政困境,也开始大肆买人,加剧了英超比赛的激烈程度,让英超成为了最具有看点,竞争最激烈的联赛。
而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联赛比之英格兰晚了将近20年,让其在英格兰联赛之前所遭受困境中吸收了经验,所以四国联赛并没有英格兰足球所经历的困难,也一直连续了使用“甲”开头的联赛作为本图最高级别联赛。
什么甲什么超都是中文的翻译而已,实际上如果直译的话,很多应该叫“一级联赛”“二级联赛”,英超由于是后来改制才出现的,当时已经有“英甲”了,并且英超诞生,英甲也没取消,所以就多加个译名叫超级联赛
英国的各级足球赛事相对比较成熟稳定,随着足球水平的发展,英甲赛事的球队数量越来越多,而各球队的实力与欧洲球队直接差距拉开,所以为了适应更高水平的要求,成立了英超赛事。而中国的中超,纯粹是为了讨个吉利而已。
远的不说,中国最高水平的足球职业联赛,就叫中超,英文为Chinese Super League,简称为CSL。
为什么其他联赛大多用甲开头,而英超确实超,这个问题,在众多论坛争论不休,貌似也没有得到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有人认为,英超的官方名称是premier league。premier是最高级的意思,中国人翻译成英超。可是,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Primera pisión de Liga,简称 La Liga),却还是被翻译成西甲。
还有人认为,之前英格兰的甲组俱乐部全体同时退出足球联盟,退出旧体系。面对新的足球联赛,翻译选个“超”字无可厚非。
为什么中超不是?!
92年的时候,英国足球的利益双方(具体是哪两方我也忘了,我记得一方代表俱乐部,一方代表英足总)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代表俱乐部的一方宣布另立新的联赛,就是英超。另一方也不得不接受现实,让英超成为英格兰最高级联赛。之前一直是英甲。后来在英超与英甲中间又加了一级英冠联赛。
一般国外当地用1,2,3,A,B,C这样,对应到我国的说法就是甲,乙,丙。然后英国是因为92年改制,原来的1,2已经用了,所以干脆就上了premier,也是第一 最高的意思,相应的我们找个词来翻,就叫超。因为我们没有必要再把甲乙丙重新跟他做次对应。其实也不是英国多了不起,要称个“超”字,也不是我们翻译的问题。就是他比赛多了,又因为中途有变,所以形成了这种在1,2,3至上还有一级的局面。
冠军联赛改制 内容
在欧足联通过的改革计划中,32个欧冠席位没有变,但参与者发生了改变。目前欧冠席位实行的是“16+16”模式,即16支球队直接进入小组赛阶段,而另外16支球队通过资格赛进入小组赛阶段。
从2009年到2012年,这个模式将会变成“22+5+5”,也就是说,直接进入小组赛阶段的球队从16支增加到22支,增加的6支球队包括英超、西甲、意甲的第三名,以及欧洲排名第10到第12的联赛冠军。另外10个参赛席位将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欧洲排名前15的联赛的15支球队争夺5个席位,而另外5个席位则属于欧洲排名13到53位的40个联赛里的球队,没有联赛的列支敦士登除外。
除了参赛席位发生改变外,欧冠比赛时间也有大的调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决赛进行时间。在过去50多年中,欧冠决赛都是在周三进行,但2009-2010赛季的决赛将会在周六进行,开球时间和以往没有变化。另外,1/8决赛此前都是两周决出胜负,以后则会被延长为四个星期,进行时间是每年2月到3月。
王健林都忍不住吐槽,投资海外足球到底有多烧钱
投资足球“每年都得烧钱,但是很难赚钱”,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如是表示。
近年来,中国资本在海外足球市场掀起“买买买”的热潮:万达集团出资4498万欧元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出资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约70%的股份,中欧体育投资公司出资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约99%的股份……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俱乐部本身的财务危机、中国投资者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都需引起关注。
“扫货”海外足坛
国内政策利好,加上海外足球俱乐部整体不景气、普遍经营状况不佳,促成了中国资本出海扫货的最佳时机,也为中国足球发展改革带来历史机遇。
自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开始在海外足球市场“开疆拓土”。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就有33起,总投入近400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相比,收购笔数增长50%,金额增长两倍以上。
2016年,海外收购俱乐部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仅2016年8月,就有三单海外收购俱乐部的案例。8月5日,中欧体育投资管理公司宣布与意大利菲宁维斯特公司完成签约,斥资7.4亿欧元收购意甲豪门、红黑军团AC米兰足球俱乐部99.93%的股权。同一天,云毅国际(上海)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宣布收购英超西布罗姆维奇俱乐部控股公司。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则宣布以700万欧元价格收购法国欧塞尔足球俱乐部59.95%股权。就在不久前,苏宁集团宣布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将以2.7亿欧元的总对价,购买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权,这是我国民企海外收购的首家G14足球俱乐部。
巨头纷纷出海投资海外足球俱乐部与国内政策风向密切相关。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随后《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地。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包括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并将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鼓励发展职业联盟。
在此背景下,海外俱乐部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体育门票、商品和广告总收入估计为34亿美元,仅为美国(636亿美元)的5.3%,上升空间巨大。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多起并购发现,中资在海外的“疯狂扫货”已经涉足英超、西甲、法甲和意甲等世界顶级联赛,其中既有蒋立章这样的个人出资,也有苏宁等大型企业,还有众筹模式财团,其中少部分企业在并购前便已经在体育产业布局。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表示,收购国际米兰是苏宁集团布局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同时,也是苏宁全球化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苏宁将积极利用国际米兰在全球各地的知名度,帮助苏宁拓展海外市场。
自2013年始,苏宁战略投资PPTV,其麾下PPTV体育是国内最重要的体育赛事网络直播平台;同年11月,苏宁接手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正式进军体育产业;2016年5月,苏宁入股体育数据运营平台创冰科技;6月,苏宁体育产业集团成立。
烧钱容易赚钱难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表示:“投资足球能给你带来影响力,但是不会让你赚钱,每年你都得烧钱,这是肯定的。这的确会引人瞩目,但是很难赚钱。”
在海外足球产业投入巨资,其背后无疑对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抱有极大的信心。相比较而言,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份额小,借助海外并购之路实现“弯道超车”确实可能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分析人士认为,中资出手海外足球俱乐部能够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借助其商业化能力提升业绩。欧迅体育副总裁姚振彦表示,体育产业投资长、回报慢,但衍生出来的品牌价值、广告价值等无法直接用投资回报来衡量。
富国富民投资集团董事长王世渝说,比如收购国米潜在的机会价值很大。一是每年到意大利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至少有27万至30万,将会为国米比赛带来大量的门票收入;二是国米品牌的相关衍生品如鞋服、生活用品等,会带来广告收入,与中国市场对接后,这一部分收入将继续扩大。同时,苏宁也将借助国际米兰力争跻身国际知名品牌行列。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足球俱乐部收入来源包括三种:比赛日收入(球票及周边)、电视转播收入(国内赛事及洲际赛事)、商业收入(赞助商、产品销售、球场旅游、其他商业行为)。
德勤数据显示,2014至2015赛季英超盈利7.18亿欧元,德甲盈利3.16亿欧元,西甲盈利2.64亿欧元,法甲亏损0.35亿欧元,而意甲则巨亏1.33亿欧元。意甲排名垫底的原因在于收入过分依赖电视转播版权费用,而其他商业权益开发明显不足,且球员薪水支出过高,达到总收入的72%,远高于其他联赛。就算英、德、西三国联赛目前还处于盈利状态,但各俱乐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
业内人士表示,足球俱乐部只有比赛排名上升,潜在价值才会被释放,后期仍需不断投资签约球员和教练,加强运营管理,企业投资入股后,多重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一方面,财务危机或成企业包袱。中国资本跨境并购一站式服务供应商晨哨集团首席执行官王云帆表示,海外足球俱乐部多是负债经营,普遍面临资金链的问题。苏宁收购国米,苏宁即要承担4亿欧元的巨额债务;中国财团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也包含2.2亿欧元的俱乐部债务。
王云帆说,海外俱乐部多看重中国这个大市场,以并购契机获得更大的发展,但俱乐部多属无形资产或流动资产,对中国市场的对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是很大的未知数。且俱乐部本身由于问题重重,短期内想要盈利仍很困难,中国企业至少需要撑过3至5年,才能逐步达到现金流正常。
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复杂考验收购者应对能力。王世渝表示,一个国家的足球俱乐部往往和地方群众的情感纽带联系在一起,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公众情绪的反弹,甚至抹黑中国形象,影响其他中国企业海外收购。
此前合力万盛收购海牙俱乐部后,由于账款未及时到期,引发负面舆论。随后有外媒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认为合力万盛只当老板,没有履行义务出资帮助海牙实现崛起,引起海牙当地球迷的排斥和不满。
意大利奇尼塞勒塞俱乐部副主席卢荣毅表示,中方入主“米兰双雄”后,首先要学会和当地政府打交道。两家俱乐部共用一个属于市政府的球场。这个球场共有5000多名员工,每月工资开销便有200多万欧元,多数都要两家俱乐部承担。他们必须要像尤文图斯一样建造自己的球场,摆脱市政府通过球场摊派给他们的负担。
与此同时,中资对海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经验存在不足。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当前我国海外并购俱乐部多属于跨行业并购,对于俱乐部管理并无经验,相较于实体资产,俱乐部管理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包括聘请球探、教练和高管,组建团队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资本普遍持一种观点,即只有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才能借助足球在海外丰富产业布局、扩大品牌影响力,因此中国资本控股俱乐部的比例较高。要做就做大股东,这也是很多中国资本的扩张心态。但实际上,在欧美国家,俱乐部的老板基本上属于一个赞助角色,执行管理的主要是独立团队,这与中国企业的传统理念并不相符。因此,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球队时除了要做好金钱上的准备,还要调整观念,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中国市场待激发
中国足球名宿金志扬在一次足球研讨会上大声疾呼,现在中国大量资金都流向了国外足球,能否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把资金引向中国足球的底层?
在国内,体育正成为中国健康消费的最大产业之一。而世界第一大体育项目足球,和未来世界巨大的足球市场——中国结合,则是全球足球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另一方面,资本纷纷出海进军成熟的国际体育产业,既证明中国经济的强大,也反衬出中国足球的羸弱,吸纳资本能力不足。而在关键的草根阶层,更是资金匮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表示,体育产业的发展多需要立足本土,激发自身体育产业发展的活力,而收购海外俱乐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资本行为,其能否真正促进中国足球市场的发展仍待观察。
资本输出后如何“反哺”中国足球?业内人士分析,最直观的方式无外乎帮助中国球员打通赴海外训练的机会以及提升国内青训水平。
记者梳理中国资本对海外俱乐部的收购,几乎每一笔投资都包括要“反哺”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除了在国内建设训练基地,引入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体系,一些俱乐部还承诺要输送更多优秀的青年足球运动员出国培训。
张近东在收购国米后表示,通过与国际米兰的交流融合,未来将能够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国际米兰先进的足球管理理念,科学的训练体系和青训梯队,都能够帮助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夯实基础,提高成绩,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铂涛集团董事长、7天连锁酒店创始人郑南雁以个人名义与中美投资者通过联合收购的方式获得法国尼斯足球俱乐部80%股份,这支球队在过去三个赛季进步神速,拥有多名有潜力的球星,且尼斯一线队22岁以下球员多达8人。
在进行投资谈判时,郑南雁和他的团队便深入了解了尼斯的青训体系,“尼斯是法国乃至欧洲足球青训体系最著名的俱乐部之一,球队18至19岁年龄段的队员都出自青训体系,青训计划完整而详细,在选拔球员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这无疑对中国足球未来如何选拔和培养青年球员意义深远”。
事实上,在此前,欧洲一些俱乐部非常希望能够与中国球员签约,这无疑是其在中国推广品牌的有效方式。但目前中国足坛仍不具备这样的人选和条件。郑南雁就表示:“目前好的中国球员转会费很高,但是水平较欧洲、南美的优秀球员还有些许差距,因此目前暂不考虑引进中国球员去法国踢球。”
业内人士分析,青训要想出成绩,绝非朝夕之功;中国资本能给中国足球带来何种改变,也需要时间检验。如果海外足球俱乐部在青训上的承诺和设想能在中国一一落地实现,至少表明在资本的运作下,中国足球能够从中受益。
走向良性运营之路
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走向国际不单单是“大笔一挥”、交钱了事,更需要在国家层面完善相关体育产业政策,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加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
王世渝说,足球产业是经济观赏性体育赛事,优质赛事内容对于产业链形成和盈利模式拓展起到巨大作用。当前不少民企加速海外俱乐部的收购,说明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已初见成效。“在完善推广足球产业的政策方针的同时,也要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助力整个体育产业从低附加值的运动产品销售,向高附加值的赛事运作、媒体传播和国际品牌提升。”他说。
欧迅体育首席执行官朱晓东说,欧洲足球俱乐部有经验丰富的球探体系和青训体系,具备参加欧洲顶级联赛的资格。他建议,可打通海外与国内俱乐部,在对球员质量进行把关的基础上,选拔国内优秀的球员赴海外俱乐部参加青训,给予国内球员更多的成长机会;同时也可以“租借”的形式将海外俱乐部的球员聘请到国内,活跃中国联赛。
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也需找好和文化价值的平衡点。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比如国际米兰、AC米兰在欧洲拥有雄厚的影响力,而中国股东的融入必然带来中国文化的渗透。中国投资方需着重研究,如何使欧洲市场认可中国价值观和文化,同时使企业的资金投入达到预想的传播效果,从当地民众的角度出发,避免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出现“强迫式”植入,做好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工作。
此外,还需引导企业加强对俱乐部管理的研究。王世渝说,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企业可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开”,一方面维持董事会层面的决策权,另一方面保证海外俱乐部原有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规则,谨防意识形态和管理模式上产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加强与国际对接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
横店集团欧洲首席执行官阿伊拉多·皮瓦建议,收购俱乐部后可提早建立具有可靠团队的办事处,启用一批熟悉当地法规的雇员,而非临时寻找当地的经理人。
- 上一篇:乔迪威廉姆斯_乔纳森威廉姆斯篮球
- 下一篇:陕西篮球第一人_陕西篮球第一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