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条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数据分析

文章内容

中国足球篮球职业化_中国篮球足球普及率

tamoadmin 2024-06-14
1.中国篮球运动近期发展史2.中国篮球如何发展3.中国足球怎样才能变强?4.体育运动职业化程度的高低是靠什么来衡量的?5.足球职业联赛投入这么多,国足成绩越踢越

1.中国篮球运动近期发展史

2.中国篮球如何发展

3.中国足球怎样才能变强?

4.体育运动职业化程度的高低是靠什么来衡量的?

5.足球职业联赛投入这么多,国足成绩越踢越差,是否回归体工队模式才是正道?

6.中国足球为啥一直那么差,职业化20 多年为啥职业球员连停球都停不好,踢球一点都不动脑子,球商那么低

7.中国职业足球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8.中国的足球,篮球,排球现在是越来越不行了,是怎么回事呀

中国足球篮球职业化_中国篮球足球普及率

中国足球的未来

职业联赛创办了十多个年头,从德国强硬的施拉普那--英国霍顿--南斯拉夫米卢--荷兰的哈.里汗,其间还有我们的国青集体留洋——健力宝,职业联赛刮起一股南斯拉夫风,中国冲击世界杯,甲A到中超,如火如荼,现在又是十君子改革,掀起一股拯救中国足球的的运动,我们的阎王爷又处在了风口浪尖。

不知道中国足球哪个时候才会真正安静下来,要么安安静静的向前发展,要么安安静静的死亡!中国的球迷需要的是欣赏足球,那么有国外的顶级联赛和世界强强碰撞就足矣!

记得有股留洋风,当然包括有中国的球员去外国,也有外国的球员来中国,然而中国的留洋生那就是中国足球的中坚力量,可是站稳脚跟的却没几个,但是外国来中国的那些职业联赛的射手什么米盖儿,国安三剑客,安得列斯,卡西亚诺,舒马赫之流在他们的国家可能都没人知晓,或许都只是些业余球员,可是他们看到中国开始举办“职业联赛”也来捞一笔,划算,在家玩可没钱拿啊!

值得骄傲的是中国每届的国青队在世界上还都表现的可圈可点,从我们的健力宝,到与萨维奥拉、达力桑得罗、艾玛儿交手也毫不逊色的国青队,到目前这支在亚青和世青赛都有出色表现的国青队,可以说中国的国青队在世界上水平都值得肯定,但是一旦他们进入国奥队,国家队就变成了中国足球的现实。我们的职业联赛就象一个大染缸,出去的可能会好点,进来的包你变垃圾。记得巴拉圭国家队的冈波斯,也就是当年的国安三剑客,在中国踢了两年完全沦落为下三流球员,拿个球在禁区前不知道咋办,后来幸亏醒悟的早回国了,还参加了世界杯,当了主力前锋。

那些可爱的小伙子们一旦进入了职业联赛就是大牌了。国家队的主力,国家需要我,当然俱乐部我是大牌,想出手就出手,想拌嘴就拌嘴。难怪短脚虎吴平枫会说:“原来我们打世青赛时候……而现在我和他们没有什么话说了,我是小地方的,他们都说名车我插不上嘴。”的确,一时的荣誉会让后很多中国球员享用很久!因为我们曾经是英雄!

……………………

小侃一下,望热爱中国足球的见晾!

中国篮球运动近期发展史

篮球已经超越足球。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从1996年到2005年,CBA走过整整十年,人们总爱用十年作为一个周期,来进行总结和瞻望,十年间CBA带给我们的有辉煌,有阵痛,有荣耀,也有希望,作为中国篮球职业化的缩影,CBA的迅速成长令人欣喜,甚至可以说篮球改革超越足球。

中国篮球如何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非常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篮球运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我国就组成了大学生篮球队参加了国际比赛。以后,国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1950年12月邀请世界劲旅苏联队前来访问比赛并借此组织学习研讨等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篮球运动在我国的普及和提高。至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篮球运动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十年动荡的“文化大革

命”冲击下,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和倒退,拉大了与世界强队之间的差距。1971年我国开始重新组织训练青少年运动员,1972年举办了全国五项球类运动会,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联赛体制,1973年后恢复国际间的交往,1974年开始参加世界性比赛。我国的男女篮球队分别在1975年和1976年获得了亚洲冠军,确立了亚洲强队的地位并走向了世界,1977年我国女篮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取

得第5名;1978年男篮参加第八届世界锦标赛获得第11名;1983年女篮在第九届世界锦标赛中荣获第3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1986年,男篮获得第十届世锦赛第9名。

1994年底,我国开始篮球赛制改革,尝试将以前联赛的“赛会制”改为主客场制,并在1995年初试办了八强主客场赛,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从1995年底开始,中国篮球联赛的赛制改为了跨年度的主客场联赛,简称CBA联赛。这一改革举措促使中国的篮球运动又进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001年底,中国女篮也开始效仿男篮,举办了主客场联赛,简称WCBA联赛。2002年,在我国的江苏省又成功举办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女子篮球比赛——第十四届世界女篮锦标赛。这是国际篮球协会对我国女子篮球运动发展所取得成绩的肯定。

截至2003年5月,中国篮球在世界大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是:男篮在1994年第十二届世界锦标赛和1996年奥运会上两次闯入世界前8名;中国女篮则在1992年奥运会和994年世锦赛上两次荣登亚军领奖台。

中国篮球运动

一、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

篮球运动自1895年由美国国际基督教青年会协会派来中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就职第一任总干事来会理( David Willard Lyon)介绍传入中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在中国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社会文化形态,在教育科学领域已成为一门教育学科,在竞技体育范畴内它是一项重点发展的竞技运动。

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后按照社会变迁及篮球技、战术发展和竞赛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时期:

1、 1895—1949年为第一阶段(其中1895--1918年为第一个时期,1919年--1936年为第二个时期,1937---1948年为第三个时期)

这是篮球传入中国后的第一个时期,篮球运动主要在天津、上海及北京等有限的城市青年会组织和某些中等以上校少数学生中开展,男子篮球列为1910年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表演项目,1914年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篮球于1930年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一期间,篮球在广大城乡人民群众中未能得到普及,推广面极窄,竞赛活动较少,从国内外比赛成绩反映整体水平较低。

2、1949---1995年为第二个阶段( 其中1949---1965年为第四个时期,1966---1978年为第五个时期,1979---1995年为第六个时期)

1949年后,篮球运动在中国传播、普及、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政府积极倡导“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健身方针,篮球运动因其简便易行,富有对抗性、趣味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功能,在各级政府的计划和组织下迅速成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20世纪50年代初期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篮球管理机构,倡导“狠、快、准、灵”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的战术指导思想。随后,通过总结讨论,中国篮球运动确立了“勇猛顽强,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训练指导思想。20世纪50年代中期邀请外国专家在上海体育学院招收首批篮球专项研究生班。到了60年代中期中国篮球事业、篮球竞技水平、社会普及、科学研究及篮球观念与理论体系的确立等,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历史证明,1949年后的17年是中国篮球事业全面发展提高的17年,是中国篮球事业第一个辉煌发展的历史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恢复了在国际篮球组织的合法席位,从此走上国际竞技舞台,特别是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国篮球事业进一步得到了全面的大普及、大发展、大提高:篮球人口居世界之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形成新的配套网络;篮球运动理论与应用研究日益深入,成果显著;篮球竞技水平有了历史性突破,国家男女队曾接连居亚洲榜首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各类篮球俱乐部相继成立,篮球竞赛的文化氛围和职业化、商业化气息渐浓。

3、1996年至今为第三个阶段开始后的新时期

中国篮协于1996年首先改革传统的竞赛体制,先后举办了甲A、甲B和乙级队主客场制联赛,逐步向职业化过渡,进而有序的推动篮球运动产业化进程。1997年成立了事业型的篮球运动管理中心。1998年中国大学生体协推出了CUBA联赛。这些无疑给中国篮球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篮球运动即将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

二、中国篮球竞技运动面临的任务与形势

1、国际篮球运动的职业化进程飞速发展,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最高水平的优秀队伍与美、欧队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即使是亚洲的韩、日等国也进步明显,给我国优秀队伍造成种种威胁。

2、原有培养篮球后备队伍的网络一度受到某些干扰,篮球竞技人才后备队伍出现匮乏现象,高水平运动队新老交替十分困难,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严重。

3、教练员的选拔与培养未能形成科学体系。

4、运动成绩时而起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滑落状态。

5、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竞技体育及其所属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仍显滞后。

6、针对篮球运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篮球理论研究滞后未能形成完整体系,观念和观点未能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科学研究未能重视与实践结合,配套展开。

7、全国多数地区群众性篮球竞赛活动仍有待普及发展。

总之,认识与克服实际困难,振奋精神,之下而上,从改革中求出路,在改革中攀高峰,是中国篮球界的根本任务。

三、发展中国篮球运动的战略性对策

1、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推动篮球运动领域内的综合改革,在改革中建立新秩序展现新风貌,再攀新高峰

2、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我国篮球竞技运动的定位目标,确立正确的篮球训练工作方针及指导思想

3、全方位落实深化篮球管理体制,健全法规,依法治球,形成新的管理网络,理顺纵横管理职能关系,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篮球运动管理新模式

4、全面规划,采取非常措施,培养造就一批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队伍,这是振兴中国篮球事业的希望所在

5、切实掌握优秀篮球运动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落实从学校抓起和从青少年着眼的方针,多途径地培养与储存篮球后备人才

6、积极倡导篮球运动的科学研究,建立起中国新颖的篮球理论体系和训练实践科学程式,促进科学化训练、竞赛、管理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中国篮球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应重视上述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

中国足球怎样才能变强?

一、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后按照社会变迁及篮球技、战术发展和竞赛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时期:

1、 1895—1949年为第一阶段(其中1895--1918年为第一个时期,1919年--1936年为第二个时期,1937---1948年为第三个时期)

这是篮球传入中国后的第一个时期,篮球运动主要在天津、上海及北京等有限的城市青年会组织和某些中等以上校少数学生中开展,男子篮球列为1910年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表演项目,1914年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篮球于1930年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一期间,篮球在广大城乡人民群众中未能得到普及,推广面极窄,竞赛活动较少,从国内外比赛成绩反映整体水平较低。

2、1949---1995年为第二个阶段( 其中1949---1965年为第四个时期,1966---1978年为第五个时期,1979---1995年为第六个时期)

1949年后,篮球运动在中国传播、普及、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人民政府积极倡导“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健身方针,篮球运动因其简便易行,富有对抗性、趣味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功能,在各级政府的计划和组织下迅速成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20世纪50年代初期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篮球管理机构,倡导“狠、快、准、灵”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攻为主,以快为主”的战术指导思想。随后,通过总结讨论,中国篮球运动确立了“勇猛顽强,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训练指导思想。20世纪50年代中期邀请外国专家在上海体育学院招收首批篮球专项研究生班。到了60年代中期中国篮球事业、篮球竞技水平、社会普及、科学研究及篮球观念与理论体系的确立等,都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历史证明,1949年后的17年是中国篮球事业全面发展提高的17年,是中国篮球事业第一个辉煌发展的历史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恢复了在国际篮球组织的合法席位,从此走上国际竞技舞台,特别是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中国篮球事业进一步得到了全面的大普及、大发展、大提高:篮球人口居世界之最;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形成新的配套网络;篮球运动理论与应用研究日益深入,成果显著;篮球竞技水平有了历史性突破,国家男女队曾接连居亚洲榜首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各类篮球俱乐部相继成立,篮球竞赛的文化氛围和职业化、商业化气息渐浓。

3、1996年至今为第三个阶段开始后的新时期

中国篮协于1996年首先改革传统的竞赛体制,先后举办了甲A、甲B和乙级队主客场制联赛,逐步向职业化过渡,进而有序的推动篮球运动产业化进程。1997年成立了事业型的篮球运动管理中心。1998年中国大学生体协推出了CUBA联赛。这些无疑给中国篮球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篮球运动即将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

二、中国篮球竞技运动面临的任务与形势

1、国际篮球运动的职业化进程飞速发展,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最高水平的优秀队伍与美、欧队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即使是亚洲的韩、日等国也进步明显,给我国优秀队伍造成种种威胁。

2、原有培养篮球后备队伍的网络一度受到某些干扰,篮球竞技人才后备队伍出现匮乏现象,高水平运动队新老交替十分困难,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严重。

3、教练员的选拔与培养未能形成科学体系。

4、运动成绩时而起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滑落状态。

5、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竞技体育及其所属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仍显滞后。

6、针对篮球运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篮球理论研究滞后未能形成完整体系,观念和观点未能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科学研究未能重视与实践结合,配套展开。

7、全国多数地区群众性篮球竞赛活动仍有待普及发展。

总之,认识与克服实际困难,振奋精神,之下而上,从改革中求出路,在改革中攀高峰,是中国篮球界的根本任务。

三、发展中国篮球运动的战略性对策

1、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推动篮球运动领域内的综合改革,在改革中建立新秩序展现新风貌,再攀新高峰 。

2、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我国篮球竞技运动的定位目标,确立正确的篮球训练工作方针及指导思想 。

3、全方位落实深化篮球管理体制,健全法规,依法治球,形成新的管理网络,理顺纵横管理职能关系,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篮球运动管理新模式 。

4、全面规划,采取非常措施,培养造就一批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队伍,这是振兴中国篮球事业的希望所在 。

5、切实掌握优秀篮球运动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落实从学校抓起和从青少年着眼的方针,多途径地培养与储存篮球后备人才 。

6、积极倡导篮球运动的科学研究,建立起中国新颖的篮球理论体系和训练实践科学程式,促进科学化训练、竞赛、管理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中国篮球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应重视上述问题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

体育运动职业化程度的高低是靠什么来衡量的?

中国足球改革应重回“举国体制”

2004年,中国足球陷入了困境,在这一年里,不久各个国家队的战绩很糟糕,联赛也是混乱不堪。直到现在,中国足球仍旧没有摆脱困境,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难以解决,且形象特别不好,足球的发展仍是举步维艰,还完全看不到希望。

关于中国足球应怎样才能摆脱困境,走向光明这一问题,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想到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我也是这么想的。但具体说来应如何改革体制,却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中国足球当然应继续推进职业化,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应实行彻底的举国体制,取消职业联赛,即回到94年职业化以前那样。至于原因,我想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首先,“举国体制”是我国竞技体育的法宝,正是凭借它,我国体育水平有了飞速发展,从“东亚病夫”一跃成为奥运金牌第二大国,许多原本体育弱项(如女子网球),由于用了举国体制,现在也成了强项,这和中国足球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在足球方面,朝鲜也是通过走举国体制之路,现在发展地很不错,比中国发展地好,有些媒体甚至认为已超过中国足球了。如果他们国家的经济好一点,再开放一些的话,足球水平必定是很强的。而中国足球实行职业化后,在多数球迷眼里是还不如职业化前的(至少是没有进步),凭此就有理由走举国体制之路(而欧洲和日本通过职业化提升足球水平的道路在我国是走不通的)。也许有人会说,举国体制本身是不科学的,它只是让少数运动员获利,而人口身体素质却没有因此提高。这是事实,但是,它能使我国竞技体育不断取得好成绩,能让国人为之振奋、高兴,从这点上看,谁还会在意它的不科学之处呢?谁还会认为这是历史倒退呢?

第二,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后,形象一直很糟糕。在实行职业联赛后,联赛中一直少不了丑剧,像假球、黑哨、等,现在已经非常严重了,这些使得竞技比赛的本质——公平性根本无从谈起,这样球员水平的提高就更无从谈起了。另外,球员、教练等的道德素质总体偏低,有些人有抽烟、酗酒、泡吧、打架等恶习,甚至有像刘建生这样极端堕落的人物。还有,球员收入过高也是一大问题,总被认为于水平严重不符,媒体和球迷也没少拿这来诟病,高收入也助长了球员的恶习。还有,中国球员经常被人说训练太少,训练不刻苦,比赛中也缺少拼搏精神。正是上述种种问题,使得中国足球不仅水平很低而且形象很恶劣,被大部分人看不起,说到中国体育时,他们(包括其它体育项目官员)经常会拿中国足球特别是中国男足做反面教材,而其它实行举国体制的项目即使水平低一些,也不会有这么多问题,形象也好些。对于这些问题并不能全怪球员,毕竟他们也是人,他们是有不少缺点错误,但那些大都是常人也会有的(至少在那种环境、氛围下)。如果换成你,即便你原来品德很高尚,到最后也难以不沾染。所以造成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职业化。要想解决这些目前也只能用重回举国体制的方式。的确,在职业化之前,中国足球比赛不会有假球、黑哨、,比赛还算纯净。球员、教练等的道德素质也不会像现在这么低,由于管的严了,出轨的事想做都做不成。更不会有“刘建生”之流了(他本来也完全不像现在这么堕落)。球员的收入肯定也直线下降,降到和普通人差不多的水平,这不仅能减少丑闻,还不会因收入过高总被人骂。在训练上,训练量也不会少,比赛的精神也会好些。这些难道不好吗?换句话说,中国足球如果不实行职业化,至少整体形象会明显变好,不会再有这么多问题。

第三,中国足球普遍有青少年时水平、成绩不错,但到了成年队后就不行了的问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也是职业联赛的问题,由于我国联赛水平低,又有相当多的丑闻。使得本来挺有希望的球员(他们早先就是通过举国体制培养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最终被埋没的结果。而如果实行举国体制,就能使他们少受恶劣环境影响,并多通过国外集训或国外联赛提高水平。

最后一点,现阶段中国足球必须用举国体制争取到一定的群众基础,这样才有得踢。近几年,由于中国足球成绩太差,联赛又那么肮脏,因而现在家长已不愿再让自己的孩子踢球,足球人口就不断减少,现在我国青少年一个年龄段的足球人口只有一两百人,这是个低的可怜的数字!而且,目前越往后的年龄段踢球的人也越少,再这样下去后果真的不堪设想!在这种局面下,显然不能再通过职业化来提升足球人口了,因为足球人口不断减少正是因为职业化,而继续职业化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提高联赛水平和减少联赛中丑恶现象的,况且现在的俱乐部大都很急功近利,不会多培养新人。所以要想让足球人口重新增加,应通过举国体制的做法,让职业联赛带来的那些糟粕都消失掉,同时尽可能先取得一些成绩,改善整体形象。这样,踢球的人自然会多起来,进而促进中国足球整体水平提升,实现良性循环。

或许有的人还是不赞成,理由是中国篮球走的就是职业化道路,却发展地不错。但是,中国篮球和中国足球的内在情况毕竟是有所不同的。首先,在我国,篮球人口远远多于足球人口,这是毫无疑问的,加上有姚明这样的球星做****,这就相对适合职业化了。其次,篮球由于世界影响力不如足球,也比较不易沾上假球、黑哨这类丑恶现象。最后,其实我国篮球职业化程度并不高,还不如足球,仍是以举国体制为主的。比如姚明,他其实是通过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而且我国篮球总体水平也并不很高。

综上所述,我觉得至少在现在,中国足球必须实行举国体制,才能逐渐摆脱困境,看见光明。因为目前职业化被证实是不适合中国足球发展的。

足球职业联赛投入这么多,国足成绩越踢越差,是否回归体工队模式才是正道?

职业体育是指商业化、市场化了的体育活动。职业体育以竞技体育赛事的运作和推广为核心,通过赛事门票、广告、转播等方式在市场上吸引投资和获得商业收入。职业体育由专业体育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推广,由以参与体育赛事为职业的运动员。

职业体育,亦称商业体育,是一种追求竞技比赛票房价值、以商业牟利为目的竞技体育活动。职业体育与业余体育相对立。职业体育,曾经受到奥林匹克运动业余原则的排斥。在欧美西方国家,职业体育相当发达,在足球、橄榄球、网球、篮球、拳击、田径、赛马等项目上,均有职业体育俱乐部、职业球队或职业运动员。

职业体育与业余体育的区别:

(一)参加者是否以此为生。

(二)看其是否将运动训练目标作为运动训练的发端。

中国职业体育经历了萌芽期、动荡期,如今正逐渐的走向成熟和理性的阶段。

1992年,在邓小平“胆子要再大一点,步子要迈得更快一点”的指示下,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前身)在北京召开“红山口会议”。

1993年冬天,8支被称为俱乐部队的甲级队在广东集中进行了一次奇怪的比赛。然而,整个赛事仅卖出可怜的8张票。

1994年,由某跨国烟草公司赞助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大连、沈阳等12个城市粉墨登场,以此为标志,拉开了中国体育职业化的大幕。从计划经济下的只讲投入不讲经济回报,到一步迈向市场经济,中国足球无疑迈出了“惊险的一跃”。

中国人在摸爬滚打中已经摸出了职业体育的内涵:一,职业体育以职业俱乐部为实体,职业俱乐部依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二,职业体育以竞赛作为主产品;三,职业运动员以某一体育项目为谋生手段,运动员劳动力资本可以作为商品进行转换;四,职业体育具有商品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中国体育改革之前,中国和原苏联及东欧国家一样,有专业体育而无职业体育。有人做过一个比较:同为国家队队长,戚务生要从三国时代开始踢球,才能够赚到德国队队长贝肯鲍尔那么多钱。由于后顾有忧,高水平运动员往往在运动高峰时便人心思动,退役而去。加之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以后,为了集中优势兵力夺金牌,国家体委制定了“金牌战略”,投资大、收益小的大球类项目首先被列为削减项目。由于这些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三大球失去了在亚洲的领先地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中国足球屡战屡败,国奥队、国家队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屡屡受挫,无数个“黑色三分钟”、“黑色九分钟”、“逢韩必败”、让国人对中国竞技体育非常失望。

为了扭转这个局面,1994年,中国足球率先踏上职业化道路,随后,篮球、排球、乒乓球、围棋也纷纷进行职业化改革,中国体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职业化给中国体育带来了无限的繁荣:一,协会走上实体化道路,俱乐部体制基本形成。二,职业联赛已经形成规模化的专业市场,社会资金逐渐流向足球市场,整体上改善了体育运动的发展环境。经营中国职业甲A职业联赛的IMG与中国足协的第二个五年协议标的额接近一亿元人民币,ISL与中国足协签定的六年合作协议标的额约三亿元。三,商业化的经营机制已经初具雏形。职业化推动了体育经营市场和产业结构体系的形成,俱乐部自身经营素质和造血机能有了一定改善,其经营活动已经覆盖到比赛门票、广告、转会、商业比赛、电视转播和商务经营。

中国足球为啥一直那么差,职业化20 多年为啥职业球员连停球都停不好,踢球一点都不动脑子,球商那么低

现在人看国足水平差,就以为曾经国足水平多么多么好。实际上国足和大部分其他球队一样,有好有坏,有高峰有低谷,现在处于的确实是低谷,但也不代表以前就没有过低谷。体工队时代,国足也仍然是水平一般。

首先,体工队制度搞足球是肯定不行的。因为足球是一个全球职业化的项目,而大部分奥运项目,全世界范围内职业化的水平都很低,大家职业搞得都烂,所以你体工队才有机会。而足球别家职业化搞的几十年了,你体工队就没机会。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20多年了,但不要忘了足球是竞技,你发展人家也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职业化。我们是职业化发展的比别人差,走了弯路,错在这里,而不是职业化本身是错的。跑步跑的比别人慢,就应该改善体质,训练技术,让自己跑的更快。你说跑步跑不过,我就改爬了,这不就是因噎废食了么。

足球的成绩从来是个相对问题,专业队时期你见日本一次灭日本一次,不是因为你强大的多,而是日本那时候太弱。中国足球到今天不行,因为整个亚洲都在进步,而我们进步的比较慢。你看看日本,韩国啥的现在的水平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这提升是巨大的。

全世界绝大多数足球俱乐部都不赚钱,都负债累累。能够不靠股东自己养活自己还能成绩好的足球俱乐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所以这并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职业足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玩职业足球的人本身也没打算从球队上面赚钱。我可以拿球队股权去质押,从银行套钱出来(格雷泽家族之于曼联),我可以拿球队作为一个营销广告的工具宣传公司产品,再从产品上赚钱(许家印之于恒大),或者我不为了赚钱,我用会员制会员交给我这么多钱,我的责任就是花出去充实球队,提升成绩取悦会员(皇马,巴萨),所以靠运营把钱赚回来,本身就不是职业足球俱乐部的使命。

中国职业足球的就业前景怎么样?

用另类的观点看这个问题,答复就是:

目前,中国足球充满着金钱铜臭味道的职业化水平太高了,职业球员在俱乐部都拿着天价数字的高额酬薪,只要能保住在俱乐部里踢球的机会,谁还会考虑或者是愿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去为国争光呢?

中国的足球,篮球,排球现在是越来越不行了,是怎么回事呀

这么说吧,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很多领域、很多地方找工作、升职啥的,首先要有能力,在有能力的基础上还得走关系,二者缺一不可。至于中国足球的就业前景,其实中国足球乃至整个中国体育一样都是金字塔类型。塔尖的人摘桃,塔底的人遭罪。失败的人永远多于成功的人,这是不可否定、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加上足球的腐败丑闻大家都知道,虽然前阵子掀起一场看似轰轰烈烈的反赌扫黑风暴,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场风暴其实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足球的弊端。包括现在也是一样,足球的烂根不是单纯的某一个方面,是所有的方方面面。就俱乐部而言,在国内所有的足球俱乐部里面只有广州恒大队是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球队,其余的俱乐部都受到地方政府的制约和干涉,这些因素对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如果你要是想往足球方面发展,我建议你还是先想好退路再做决定。至于工资如何,这么说吧,除非你能加盟广州恒大、北京国安等顶级俱乐部,否则你会经常遇到欠薪的麻烦。

这是中国体育长期以奥运会为中心的必然结果。

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只拿到了可怜的5枚金牌,国家体育总局的某位领导抽风,制定了所谓奥运夺金战略:就是在所谓优势项目上集中兵力,加大投入力度,搞长期集训,争取多拿金牌,不惜一切代价把金牌数量搞上去,而一些在奥运会上金牌较少或无力夺金的劣势项目,投入则被大幅削减。

首当其冲的就是花销大,但是相对较难出成绩的足、篮、排三大球。总局指示下达之后,很多省市旗下编制的足、篮、排球专业队被砍掉,由于足球队的人数最多,足球受到的打击也最大。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些大球项目基本都已职业化,有较高水准的职业联赛。尤其像足球这样高度职业化的项目,一个高水准的职业联赛是一个国家拥有较高水平国家队的保障。

而在中国没有一个真正的完全的职业联赛。一方面中国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职业联赛的健康运营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这也与奥运战略不无关系。

中国的足篮排协全部隶属国家体育总局。去年总局为了给三大球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搞长期集训,男女篮、排球联赛的赛程都受到不同程度地削减,足球的中超联赛因为时任中国足协联赛部主任,有“中超之父”之称的郎效农的坚决反对而得以完整的进行,但近两年中超裁军的传闻在坊间仍不绝与耳。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