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条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赛事赛况

文章内容

法国国家队兵败俄罗斯怎么办_法国国家队兵败俄罗斯

tamoadmin 2024-10-09
1.腐国是英国,战斗民族是俄罗斯,还有别称吗2.拿破仑和为何都能打败整个欧洲就是打败不了俄国?3.他是打败的军神 苏联历史无人与之比肩4.拿破仑是不是因为兵败俄

1.腐国是英国,战斗民族是俄罗斯,还有别称吗

2.拿破仑和为何都能打败整个欧洲就是打败不了俄国?

3.他是打败的军神 苏联历史无人与之比肩

4.拿破仑是不是因为兵败俄国所以直接导致后来的滑铁卢战败。?

5.请问拿破仑是被威灵顿率领的军队打败的,但我记得上学时历史老师曾说拿破仑和都是被俄国和苏联打败的

6.世界杯法国队的主教练是怎么回事?2吗?

腐国是英国,战斗民族是俄罗斯,还有别称吗

法国国家队兵败俄罗斯怎么办_法国国家队兵败俄罗斯

俄罗斯战斗民族纯粹是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影响,国内舆论造神造出来的。

俄罗斯军队的作战水平和能力在列强里面是最弱的。俄罗斯自称为一个统一的帝国以来,俄罗斯在列强国家里面就是最不善战。

俄罗斯军事水平一直落后欧美列强,因此彼得大帝开始变革,后来国力发展,但是俄罗斯仍然是一个被欧洲边缘的国家。俄罗斯强项是窝在家里,依靠人海消,抵御欧洲列强的入侵。

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崛起,挑战大英帝国,大英帝国赢得了海权大战,对法国进行海上封锁,拿破仑决心进行逆向封锁,要求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中断与大英帝国贸易,俄罗斯不愿为法国丧失海上贸易得罪大英帝国,因此拒绝,被封锁在欧洲大陆的拿破仑帝国,被迫入侵俄罗斯,法国军队横扫俄罗斯军队,直捣莫斯科,俄罗斯全线崩溃,被迫采取焦土政策,放弃莫斯科。法军占领莫斯科,最后遭到恶劣天气的袭击,整个军团被极端天气和后勤拖垮,拿破仑兵败莫斯科。最后拿破仑被大英帝国纠集欧洲联军绞杀。

沙皇尼古拉一世执政,决定挑战大英帝国领导地位,吞并克里米亚克里米亚战争,大英帝国再次纠集联军,在克里米亚击溃落后俄罗斯军队,克里米亚的战败,导致尼古拉一世自杀,并贱卖了阿拉斯加给美国。

德国开始挑战大英帝国领导地位,爆发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这一次加入大英帝国阵营,在东线依靠军队的人海消耗抵御德军,俄罗斯损失巨大。

苏联在自己家门口附近,入侵芬兰小国,被芬兰军队打得落花流水,整师整师规模的被歼灭,最后又是依靠苏联消耗,拖垮了芬兰,芬兰战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再次发起挑战大英帝国领导地位,东扩波兰,双方爆发战争,德国在不列颠空战失利,面对英美的资源封锁和金融封锁,石油资源匮乏的德国被迫东扩苏联夺取战略资源,巴巴罗萨行动,横扫苏联红军,击溃苏联近200个师,俘获300多万,最后苏联依靠英美援助,英美立体化对于德国国家体系的猛烈打击,依托苏联极端气候和人海消耗,最终取得胜利拖垮了德国。

二战以后的苏联军事行动也是在家门口附近进行作战,在车臣战争中,又是损失巨大。

俄罗斯作战有几个特点,第一就是自己死人特别多,第二基本上都是窝在家门口附近。

因此其实列强里面最善战的是美国和英国,其次是德国。凡是挑战英美都会被英美群殴,战败。而且英美几乎全部在对方家门口开打,特别是美国根是是如此。

美国其实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文化泛滥,全球出击,建国200年几乎都在海外开打,而且伤亡被俘人数全部远远小于对手。

拿破仑和为何都能打败整个欧洲就是打败不了俄国?

两个都是所向披靡的人,那为何在征战俄国的时候却纷纷惨败呢?

先来说拿破仑,拿破仑在法国那时候可是战神的代名词,只要他去打仗,就没有打不赢的战争。拿破仑最核心的打仗方式就是闪电战,先用的飞机轰炸一轮,接着大炮坦克接着上,最后才是步兵,俗称的闪电战。

不过这一套战术在打俄国的时候却不好用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俄国太大了,他的幅员辽阔,而且人烟稀少。你的闪电战即使再快也只是击中部份的士兵,根本没有打到别人的要塞,所以在前进的过程中,整个主要作战方式被拖慢了。

当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俄罗斯太冷了,因为是闪电战,所以士兵身上所有的包裹都不会装备太多的衣服和保暖的措施,结果尴尬的是去到俄国已经是零下十几度二十几度,穿着一个秋衣秋裤,所有的士兵都丧失了战斗能力,被迫撤退。

打败拿破仑的敌人,而是气温,在作战之前他们没有彻底的了解过俄罗斯的气候环境,也过于高估了自己作战的速度,觉得自己一定能速战速决。

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由于国内的经济被拖垮,有人发现在二战期间,德国民众依然是好吃好住,非常享受,原因在于即便是到二战极其紧张的时候,德国依然没有倾尽全力投入战争。从开战到结束战争,那几十年期间德国的战争,投入资金的增长基本上是等于0,有人统计过,如果再继续全力投入战争的话,起码能拿出来钱会比现在高出一倍左右,那么最后鹿死谁手还说不一定。反过来看,俄罗斯当时为了抵御战争,可谓是倾尽全力,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些事做好。

他是打败的军神 苏联历史无人与之比肩

加入红军之时,朱可夫就想报效祖国苏联。他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他拯救了祖国和政权,比其他任何人的贡献都要大。代价也极为惊人。但若是失败,代价则会更巨大。那他是否也特别想使红军成为现代化的军队,也就是说使之成为独立自主的军队呢?没错,在这一点上根本毋庸置疑。但朱可夫没有看清的是他对党的忠诚却成了主要的障碍,因此,他撞到了礁石,粉身碎骨。就此而言,他失败了。

另一个由传记作者提出的问题是,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说到俄国的历史,我们已经有了结论:目前,朱可夫已安眠于万神殿中,与苏沃洛夫及库图佐夫同榻而眠。他是唯一一个将被俄国人长时间留存于记忆中的苏联人,就像布尔什维克执政时期,苏联人也将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铭刻于心那样,前者安葬在圣彼得堡的圣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内,后者的衣冠冢则被安放在了莫斯科的博罗金诺博物馆内。

我们更有兴趣的是朱可夫在军事史上的地位。从我们所说的军事史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了好几层含义,需如套娃般层层抽丝剥茧而得。

如果将元帅放在卫国战争的历史中来看的话,答案就简单了。红军高层军官中没有人能抵得上朱可夫的重要性。我们来一年年看过去。1939—1940年,铁木辛哥和梅列茨科夫在芬兰交出了糟糕至极的战绩,伏罗希洛夫就更让人无语了,而他则是苏联唯一一位在哈勒欣河战役中享有盛誉的将军。1941年,他作为参谋长,置身于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之中,却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尽管最初他什么都做不了,尽管他甚至因为对红军病态迷恋进攻的战术亦步亦趋而使局势更为恶化,但至少他相当清楚发生了什么事,知道必须同时在作战层面和战略层面上做些什么。他是第一个同意减少整个部队梯队层级的人,认为这是必不可少的举措,从而减轻了缺少军官的处境和通讯手段薄弱的缺陷。他在叶尔尼亚和列宁格勒的表象极为出色,当整个指挥层——帕夫洛夫、库兹涅佐夫和根本就没打过胜仗的铁木辛哥——土崩瓦解之时,又使部队重新唤发了战斗的勇气。

10月,是他的竞争对手科涅夫和叶廖缅科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出尽了洋相。当时的局势兵败如山倒,许多人弃阵而逃,而朱可夫又重新稳定了局势,且再次启用战败的部队和半数政工干部临战脱逃的政工机关。他重新设立战线,之后,打了一场漂亮的消耗战,一步一步后退,并尽可能地发起反攻。他有着惊人的冷静头脑,当敌军已打到首都郊区时,他侦察出敌人也已精疲力竭的迹象,尽管斯大林死死催逼,莫洛托夫发出死亡威胁,但他仍严守以待,积聚各种资源。最后,他投入的各集团军囊括了14—18个兵种,并大量使用雪橇,而非坦克,打了一场极其巧妙的冬季反攻战。他是首位在平坦的旷野上战胜了德军及其最为优秀的将领的苏联士兵,那些将领有博克、古德里安、赫普纳、莱因哈特……此等重要性,整个苏联无人能比。

1942年年中,竞争开始尖锐化。瓦图京和罗科索夫斯基当上了方面军司令,华西列夫斯基担任总参谋长。夏季的勒热夫一战,朱可夫表现平平,尽管其他将领在南方的表现更差,甚至更具灾难性。他和华西列夫斯基共同拟定了天王星行动这一绝妙的计划,但火星行动中的勒热夫一役却再次功败垂成。1943年,是他促使斯大林作出了决定,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大获全胜,同时,罗科索夫斯基也打了胜仗,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1944年,瓦图京阵亡,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和科涅夫则焕发出了光彩,不过,在乌克兰担任同样职位的朱可夫表现得也很出色。虽然他没有歼灭第1装甲集团军,但科涅夫也有责任,而且,科涅夫在进攻罗马尼亚时还打了一场彻头彻尾的败仗。以摧毁德军地面部队为目的的巴格拉季昂行动至少是他和华西列夫斯基的继任者安东诺夫及罗科索夫斯基共同设想出来的。最后是1945年,各自担任三个主力方面军司令员的朱可夫、科涅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各自都表现神勇。两位后来升任元帅、当时驻扎于南方的将军马林诺夫斯基和托尔布欣直到1943年才当上方面军司令员。他们没有另外三人的光环,而且在匈牙利的战事也进展不顺。1945年,马林诺夫斯基在满洲里的战绩倒是极为出色。包括朱可夫在内的上述六位主力方面军的司令员中,他是唯一一位理论家。

这些人各有各的风格。罗科索夫斯基运兵很细致,计划也很精细,他擅长黏住敌军,威胁性不够。在这些人当中,他最具“德式”风格。瓦图京胆子够大,显然是太大了,所以好几次受到德军的教训;他在担任方面军司令员时,不善用人,所以压力很大。科涅夫最像朱可夫:想法简单直接,胜利的愿望极为迫切,备战工作相当仔细,着重优先获取情报,这些都是他的特点。但无论是他还是罗科索夫斯基均与朱可夫在指挥方面军时作战的表现不同。至于华西列夫斯基,尽管是个杰出的组织者,擅长地图推演,精于算计,熟悉办公室事务,但他并不喜欢硝烟。除非有称职的方面军司令员和他一同作战,就像斯大林格勒战役和1945年的满洲里战役那样,否则他的地面指挥能力并不强。如果想要从这样的比较中得出结论,那朱可夫的表现比这些高级将领都要优秀,而且带兵打仗的时间也比他的任何一位同事都要长。他的战功有三次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即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这也是二战中三个主要的转捩点。这还没将他1943年前担任斯大林的主要军事顾问一事算进去。如果一定要分出高下,那若是以结果论英雄的话,则他所具有的重要性,红军元帅中无人能与之相比。

朱可夫是否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士呢?拿他同苏沃洛夫大元帅和库图佐夫元帅相比毫无意义,因为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战争已发生了变化。两个时代的统帅,其必备的素质也只有部分重合。可以这么说,朱可夫和苏沃洛夫一样,好斗,极具进攻性,或者和库图佐夫一样,也拥有战略视野,但这么说对讨论并无帮助。不过,朱可夫与库图佐夫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共同点,因为无论是以前还是今后,他本人都会为“朱可夫之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毕竟,当俄罗斯遭到理论上更为强大的对手进犯时,他们两人分别打赢了各自的“卫国战争”。朱可夫和这位亚历山大一世时期的元帅一样,也获得了双重称号,一是俄罗斯拯救者,二是军事力量强大的对手的克星,库图佐夫战胜的是法国的大军,朱可夫战胜的是德国国防军。

《朱可夫——打败的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5年8月版

拿破仑是不是因为兵败俄国所以直接导致后来的滑铁卢战败。?

不是。

主要原因有:

兵力分散,调动不及

拿破仑历来主张集中优势兵力。但此役却奇怪的一开始就分散使用兵力。

在里尼之战时,拿破仑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却派出内伊大军迂回普军右翼,结果内伊突遇英军2万,即放弃迂回围歼普军的任务,被次要敌人牵制,后仅迟缓的派出1军团,也没能到达战场。

在滑铁卢决战时,拿破仑仍未集中全部兵力,而是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由格鲁西带领去追击去向不明的普军,致使该部脱离战场。

法军将领的不称职

内伊元帅尽管在滑铁卢表现了非凡的勇气,但其指挥是不力的。在里尼迂回时,不分主次,与2万英军纠缠,致使8万普军未被歼灭。

格鲁西元帅却是墨守成规,其在滑铁卢以3.4万的兵力,由于其之前在接到了拿破仑的命令。所以听到滑铁卢炮声,却以没接到命令为由不回援。其部下4军团司令吉拉尔将军一再力谏,都被其拒绝。

在此,茨威格的记叙可以做证:"6月17日上午11时,拿破仑第一次把独立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拿破仑的命令是清楚的:当他自己向英军进攻时,格鲁希务必率领交给他的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普鲁士军。同时,他必须始终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

格鲁希元帅踌躇地接受了这项命令。他不习惯独立行事。只是当他看到皇帝的天才目光,他才感到心里踏实,不假思索地应承下来。使他放心的是,大本营就在附近。只需三小时的急行军,他的部队便可和皇帝的部队会合。"他基本上没有什么责任可言,但是他就是法国复辟王朝没落的一大罪人。

而作为总参谋长的苏尔特元帅,也是不称职的。第一次担任此职的苏尔特,尽管于18日晨及时的提醒了拿破仑调回格鲁西部,也有一些好的建议,但其参谋部的组织却是千疮百孔。法军在里尼、滑铁卢一再不知敌情。在里尼,参谋部竟不知普军右翼远处有2万英军,在内伊被牵制时,也没有及时命令其以主力投入主战场。而6军团竟因驻地远,调动迟,而未能赶到。在滑铁卢,参谋部既不知普军来援,也不知格鲁西的去向。

没有及时歼灭普军

拿破仑计划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普英军,法军先于滑铁卢决战前两天的6月16日,在里尼击溃布吕歇尔的普军。但因1军团迷路,没有及时赶到战场,6军团又距离过远,调动太迟,致使里尼之战成为击溃战,而不是预想的歼灭战。

拿破仑也没有在16日黄昏组织追击普军,而是在第二天派出格鲁西元帅率3.4万人追击。但为时已晚,格鲁西根本没有找到普军,反而浪费了大量兵力,却使普军最后与英军会合,参加了滑铁卢的战斗。 .

请问拿破仑是被威灵顿率领的军队打败的,但我记得上学时历史老师曾说拿破仑和都是被俄国和苏联打败的

一楼的不懂就不要乱说哈!

拿破仑确实是被俄国打败的,当时拿破仑已经打到莫斯科了,但是因为冬季的到来(和德国入侵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因为冬季,),补给线太长,大量的人员被冻伤,以及俄国有组织的(其实俄国都已经考虑迁都了,但是有位将军极力反对,才,那位将军名字不太记得了,你去查查吧)防御,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五十万大军,全线溃败,回到法国的时候,只有几万人了(具体的记不太清了,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导致法国元气大伤)。然后英国又组织反法同盟,所以才有后来的滑铁卢。

英国从第一次反法同盟,到后来的第五次反法同盟,差不多都是起的主导作用。也就是说由他发起组织。

是被威灵顿打败的,但是。。。当时的兵力对比差不多是1比2.。。反法同盟有一百万联军,法国只有五十万。虽然还有其他原因,

还有,正是因为拿破仑东侵的失败(在俄国的失败)才导致了后来的滑铁卢。所以就算那样说,也是没错的。

LZ明白吗?

世界杯法国队的主教练是怎么回事?2吗?

法国队果然毫无悬念的被淘汰了!

主教练多梅内克应该认识, 并记得场边那位曾经的对头---佩雷拉. 2006年德国世界杯, 多梅内克的法国队在1/4决赛1:0淘汰了佩雷拉的巴西队. 今天, 佩雷拉的麾下是东道主南非人, 今天, 东道主用一个2:1完成了复仇.

赛后, 佩雷拉主动找多梅内克握手, 多梅内克拒绝, 嘴里不干不净的骂着什么, 倒背着手走开了.

我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不管出没出线, 他的任期都要到头了. 高卢军团的这次南非之旅, 与其往后赖着, 不如早死早超生......

世界杯首日, 皆大不欢喜, 嗡嗡祖拉漫天飞舞, 高卢军团首战乌拉圭, 0:0的比分乏善可陈, 场面令人昏昏欲睡. 一切按原计划进行. 6月17日, 对阵墨西哥, 又是一个不知所云的上半场, 0:0.

接下来中场休息. 据《队报》报道: 更衣室里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

主教练多梅内克责备顶在阵型最前面的阿内尔卡, 叫他不要老往后撤拿球, 要多射门, 多进球. 这时, 阿内尔卡回了一句超级脏话:

Va te faire enculer! Sale fils de pute! (大家去查翻译)

多梅内克: 好, 你走人!

下半场, 阿内尔卡消失了, 法国队的进攻依旧乏善可陈, 最终被墨西哥2:0完胜.

法国队两战一平一负仅积一分, 一球未进. 出线形势岌岌可危.

树欲静而风不止, 6月19日, 法国足协开除阿内尔卡. 这位年少得志的锋霸就这样灰头土脸的离开了国家队.

事情到此还远没有结束, 6月20日下午在训练场, 训练前, 体能教练和队长埃弗拉突然吵了起来, 越吵越凶, 多梅内克过去拉架反被喷了一脸, 最后, 体能教练狠狠地把秒表扔向远处, 走人.

这时, 其他队员也纷纷离开训练场, 走上大巴, 集体罢训!

领队瓦朗丹呆立一旁, 随后告知记者, 球员罢训了! 我不干了! 我辞职!

阿内尔卡粗口门事件, 我们今天仍不知道是真是假. 阿内尔卡本人声称, 自己只是打了打嘴炮, 并没有出口成脏, 完全是队报胡编乱造, 而更衣室里向来是球队的私密所在, 球员和教练的冲突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见报并且经过精心包装, 这只能说明, 球队有内鬼!

埃弗拉和体能教练大吵一架, 后来也被证实与内鬼有关.

之后, 多梅内克在找到球员交谈后, 向外界宣读了罢训声明, 矛头直指法国足协: 你们不但没有保护球员, 反而听信媒体胡说就随便进行开除, 影响我们正常的训练生活!

足协当然也不是吃素的, 6月21日, 他们很快回应: 都是你们自己搞坏的事, 我们要成立调查委员会, 秋后算账.

就在形势越发复杂的时候, 媒体又来烧了一把火: 这次罢训, 幕后指使人是已经退役的世界足球先生齐达内! 他还指示队内的几名大牌, 兵谏多梅内克, 要求变阵.

爆料的媒体是法国国内国内举足轻重的《解放报》, 不过报道也有蹊跷之处, 按照该报所叙, 是齐达内指使球员向多梅内克发难, 换下古尔库夫和戈武, 但在与墨西哥队的比赛后, 他接受canal+电视台采访时又说法国队不该弃用古尔库夫, 此处存在着矛盾.

记者又逼问齐达内: 是你指示了罢训吗? 是你指示兵谏多梅内克吗? 你对粗口门有何看法? 你知道球队的内鬼是谁吗?

齐达内大怒: 我什么也不知道! 你知道是谁吗?!

至此, 球员, 教练, 媒体, 足协, 所有能牵扯到的人和组织都扯上关系了. 连萨科齐都屁颠屁颠的说了一句: Inacceptable! 球员骂教练, 兵谏教练, 更衣室闹僵, 内鬼走漏风声, 足协干涉, 开除球员, 进一步加剧紧张局面, 然后是罢训, 领队辞职, 罢训声明, 足协准备镇压, 内鬼还没找到, 事情已经是几条线揪到一起了.

说实话, 小编至今也没有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谁是内鬼, 谁告发了谁, 谁挺了谁, 谁克了谁, 线索之复杂, 活像一部悬疑黑色幽默剧. 比起法国队场上踢得毫无生气, 场外的混乱明显的抢了风头.

这个烂摊子到现在还没人收拾, 最后一场生死战对南非, 首发名单里的疑似内鬼全被撤了. 但根本于事无补, 1:2, 外加一张红牌, 除了同样和多梅内克有矛盾的马卢达打进安慰性的一球之外, 小组赛三战两负一平仅进一球积一分, 场面上又被南非打了21脚门. 法国队耻辱出局.

谁让高卢雄鸡一地鸡毛呢?

说球员能力有问题, 那是自欺欺人. 大家都是各自俱乐部里的好手, 主心骨, 不是射手王就是助攻王, 再不就是三冠王五冠王六冠王王中王了. 大家都是王, 大家谁也看不上谁, 表面上今天天气哈哈哈, 背地里发誓下一场我就不给你传球. 比方说:

后卫加拉在阿森纳俱乐部当队长, 本来在国家队也希望领导全队, 可是队长袖标戴在埃弗拉的手臂上, 而埃弗拉的俱乐部曼联恰是阿森纳的死敌. 加拉自然不乐意.

埃弗拉深受多梅内克宠幸, 因此, 与他场上位置重叠的阿比达尔被移到中卫位置上, 阿比达尔自然不愿意, 多次表达不满, 而在对墨西哥的比赛中, 正是他犯规送出一个点球. 埃弗拉身为左后卫, 经常压上助攻, 左前卫马卢达自然要负责保护, 马卢达对此也表示不满. 他还说, 我在俱乐部踢球的时候, 都有人给他负责补位, 保护, 在国家队, 里贝里, 阿内尔卡, 你们都不管我.

阿内尔卡和里贝里两人与马卢达不合, 他们还孤立被视为齐达内接班人的古尔库夫, 比如, 故意不给他传球, 抢走他的定位球主罚权等. 阿内尔卡和里贝里也不和, 一个以前效力于巴黎圣日耳曼, 一个曾经效力于马赛, 两家俱乐部也是敌对的, 而他们两人在场上也是各踢各的, 很少互相配合.

球员之间不合也罢, 他们还拉帮结派, 效力于阿森纳的搞了一个阿森纳帮, 效力于里昂的搞了一个里昂帮, 谁也不服谁, 甚至连他们的妻子和女友都是如此. 除此之外, 还有北非帮, 白人帮, 海外帮等林立的小帮派.

简而言之, 出征南非伊始, 法国队内部已经是四分五裂. 恰好碰上一个无能的主教练多梅内克, 前面的文章已经说过他如何无能了, 按星座相克来挑选球员, 然后场上位置乱排一气. 对更衣室里的矛盾, 他根本无力化解, 甚至还偏袒某些球员, 阿内尔卡恨他, 马卢达不服他, 阿比达尔不满意他, 甚至到最后埃弗拉也掺和进来, 个个都是反骨仔. 出现在南非的法国队实际上已经不是队了, 是一堆球员, 一盘散沙.

法国队的更衣室历来暗流涌动, 只有出色的教练, 方可安而制之, 1998年就是一个例子. 多梅内克自2004年上任以来, 2006年世界杯撞好运有齐达内帮他安定更衣室, 齐达内走了以后整个高卢军团立刻群龙无首, 2008年欧洲杯惨败出局之后, 多梅内克的任期似乎到了.

法国足协也难辞其咎, 让多梅再干了两年, 从08年到10年, 法国队没有任何长进, 打进世界杯居然要靠手球. 当中的种种小交易我们也有理由怀疑.

对阵南非, 法国队排出了迪亚比+迪亚拉的古怪双后腰, 这两个人一个出生在奥贝维埃, 一个出生在维勒班特, 都是法兰西岛的治安重灾区, 移民问题复杂, 各种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法国是个移民大国, 马赛快成了阿尔及利亚的第二首都. 法国队内的北非裔球员举足轻重, 而媒体政客往往又爱借此炒作, 最终导致更衣室内北非帮和本土帮的势不两立, 前面说到的古尔库夫, 就是一个地道的法国白人, 而他已经被孤立.

《费加罗报》说: 法国队从小门离开世界杯 (L'équipe de France quitte le Mondial par la petite porte)

《报》说: 挨打的蓝衣军团就此打道回府 (les Bleus, battus, rentrent à la maison)

《解放报》说: 蓝衣军团大溃败 (L'ultime fiasco des Bleus)

《世界报》说: 溃败之后是重建 (après le fiasco, le grand déballage)

球员内讧, 教练无能, 足协神经病, 传媒的歪风最终让法国队毫无悬念的兵败南非, 一地鸡毛. 1998年的夺冠阵容只剩下亨利, 而之后他也将从国家队消失, 1998年的黄金一代就此走进历史.

星期四, 法国队小组出局后的第三天, 因为对退休问题改革不满, 一场罢工在所难免. 毫无疑问, 小编又要花多少时间等火车了. 球员可以罢训, 法国人理所当然可以罢工, 为什么不呢?